野馬不只愛趴趴走,什麼戶外活動都喜歡嚐試,等孩子長大等了5年,我終於攀上樹冠層,成了樹枝上的精靈!
我服務的單位很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同仁們自主組成了8個社團,而且個個活動滿檔不含糊!
羽球社-週週團練+年年參賽得獎
慢跑社-週週團練+大型路跑賽事每年至少6次+太魯閣路跑10年不缺席
登山社-月月攀峰活動+爭取於中心增設攀岩牆+定期攀岩體驗+年度百岳+樹攀+繩結
單車社-年年環島+月月團騎
心靈與肉體減重社-下班瑜珈+小資美容+手工皂DIY+月餅DIY等多樣活動體驗
賽得客社-日本與馬來西亞國際賽車觀賽+GO CART競速
壘球社-週週團練+壘球研發聯盟年度賽事
籃球社-週週團練+籃球研發聯盟年度賽事
剛報到沒1個月時,就被同梯新人~當時的登山社社長騙進登山社當幹事,但還單身的我活動滿滿,比登山社的行事曆還精彩,自始自終我就只負責行政及財務工作,從來沒有在登山社活動中露面,隨著社長缷仕,我也就此斷了我的登山社的孽緣,直到現已高升副總的主管考取「攀樹師」證照,結合登山社推出了「樹攀」的活動,這才勾起了我參與登山社活動的興趣,只可惜,我已成了無尾熊媽媽,只能啃尤佳利樹乾瞪眼。
隨著社長回任,我又再度接掌登山社行政幹事的屎缺,而小風箏也已快6歲大,今年,我們一家四口,終於三缺一攀上樹冠層當猴子,歐耶!
攀樹技術最早起源於伐木業,為因應吊車無法到達的樹木枝條修剪工作而生,後來科學家們為了解等同海洋、地心及太空的樹冠層生態,學術界開始運用攀樹技術進行樹冠層的生態研究,近年來更發展為休閒活動,爬上樹稍、漫步枝條,換上鳥兒及松鼠的視野,隨著風起與樹一起搖擺,超級暢快。
攀樹在台灣算是新興的運動,雖然台灣早已引進攀樹活動,但是大多以「康樂攀樹」為主,作為娛樂性質的體驗活動。正巧登山社裡藏著一名樹攀好手,而且不只投身其中考取樹攀師證照,還利用假日推廣樹攀運動,讓各多人對樹攀運動有更多的了解,邀集一群樹攀好手,在活動開始前即早早到場施展拋繩特技,將繩子拋上樹稍,架起3層樓高的繩索,等著大夥出席參加這場樹攀體驗。
樹攀技術和大多數人想像的爬樹不同,需先用細繩抛上枝條,然後再引導主繩架設於枝條上,藉由雙繩或單繩技術上攀,在初級攀樹的階段,只要上得了繩就可以了,若是愛上迴盪樹枝間的迎風感,即可進階學習繩結及上繩技術,甚至參加攀樹師培訓課程,成為具獨立操作樹攀技巧的攀樹師,甚至是帶領更多人認識攀樹運動,進而成為大樹精靈的守護者。
攀樹時要注意什麼呢?
一、環境及樹木風險評估-要確定自己攀爬的樹木是健康的,樹木樹幹上沒有長菇類、沒有大樹洞,樹幹筆直沒有歪斜、根部沒有長出菇類,繩索掛的枝條不能是枯枝或斷掉的枝條!
二、攀樹裝備使用的方式-熟悉身上的安全背帶如何穿戴,並且能相互檢查夥伴間的背帶是否有穿好。瞭解安全確保鉤環(D型環)如何使用、頭盔一定要戴好。
三、如何上攀及下降-要懂得繩結的運用方式、攀爬過程中手腳該如何施力,當爬到一定高度時,自己一定要打確保結!下降時,速度不能太快以免磨損繩子,造成自身安全上的威脅,攀樹的過程中,雖然會有老師協助大家的裝備穿戴和繩結使用,但是,安全的確保一定要靠自己仔細地檢查,並能注意活動過程中每一個細節!同時,夥伴間也要彼此照應,彼此確認安全注意事項,而在攀樹過程中,要對自己所攀爬的樹木心存感激,小心自己的動作,別傷害到樹木精靈。
攀樹活動沒有分男女老幼,每一個人都可以體驗,透過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向樹梢靠近,並藉此看見不同高度的樹木生態唷!
樹攀運動又被稱為樹冠上的精靈,因為當你攀上枝頭,自由擺盪枝椏間時,就像精靈在樹上跳躍穿梭著,不用逃進山林裡,上攀10公尺,一切煩人小事全都丟在地上,當你下降後回到地面,風早已穿過樹稍吹散所有煩心。
樹攀更是一種以對樹最少衝擊的方式親近、認識樹的方式,透過人樹安全原則,用輔助攀繩方式到達樹上,在樹上登高望遠。
可以做動、植物的觀察,亦可以修剪樹枝,過程是種休閒運動,也是生活樂趣。
體驗樹攀後,同事們竟架起了羽球球網,孩子們瞬間拋開繩索,拿起球拍打球去。
但平衡車一現身,大人小孩全瘋狂了,全都搶著上車考驗自己的平衡感,這時站上平衡車後需要像慈禧太后般被左右攙扶的樹攀達人不得不認輸說:我還是去爬樹好了!
2018登山社謝謝大家的參與,3月份樹攀進階體驗再見!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