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顏氏牧場、東海大學、三育基督書院、暨南大學、鐵山腳....四處去野餐,今年我們都在東海大學。
今年的野餐很隨性,常是突然有半天的空檔,拎起南法野餐籃就上車往東海大學出發了。
憑著校友證直接將車開進東海校園走在約農路上,遠遠看到路思義教堂及那片大草皮後將車停在一旁的文理大道口,兩個孩子熟門熟路的幫忙拎著野餐籃和風箏,徑自往草皮上最大的那棵樟樹走去,小風箏在樹下選好最能依偎在樹精靈懷抱的位置,攤開野餐墊,一一拿出野餐藤籃中的食物精靈,帶著小南風一起享受起冬日的暖陽。
兄妹倆之間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著,突然覺得小南風2歲大前的艱苦雙寶媽生活離我好遙遠,孩子們大了,有自己獨立的小世界了,我常常像個小小粉絲,眼神不自覺的追蹤著兄妹倆,沈迷在小偶像純真的對話和互動之間,心底有著濃濃的愛意。
粉絲遇到偶像總免不了索討簽名、拍照或擁抱,除了簽名外,我這個粉絲最常做的就是擁抱,而且還是相擁共眠,反倒是合照這件事少了,沒辦法,鏡頭總和眼神一樣追著偶像跑,常忘了自己。
小人們一刻都閒不住,小南風是隻螞蟻,嘴巴一刻沒停過,葛格則是像條蟲動個不停,但這條蟲有個很文靜的興趣~手工,所有可以動手的女人活,小風箏這小子都愛,還曾經被叔叔笑說:「 男孩子怎麼會喜歡打毛線呢?真是糟糕!」
一只風箏伴著小風箏長大,再伴著小南風逐風。
孩子愈大,我們愈少買玩具,因為孩子總能在大自然裡創造自己的遊戲,只是印象中,小時候我總爬的老高,比三合院屋瓦還高的樹稍間採著肥美的荔枝或龍眼,但孩子們卻看起來有些手腳不協調,這是時代創造的城鄉差異。
孩子的心情就像風一樣四處流轉,開心起來唱唱跳跳,從不羞怯於展現自己,生活追求的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做自己。
這個秋冬,不追求複雜多變,就是簡簡單單的,想野餐就往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去~~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