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的京都行讓我愛上精巧又寧靜的日式庭園,這次在東京近效鐮倉的建長寺,我見了一種不同於京都的日式風味庭園。
初見號稱鐮倉第一寺的建長寺被其宏偉所震撼,不愧是鐮倉五山排名第一啊,不但佔地遼闊,所有建築也都非常壯觀,其建築的主要特色是南宋時期由中國大陸至日本的禪宗所傳入的「禪宗樣」,也就是總門、三門、佛殿、法堂到方丈,所有伽藍配置呈一直線排列,且屋頂傾斜度較大,禪宗樣的中國式禪林風格與京都的許多日本禪風截然不同,前者豪邁華麗,後者溫柔碗約,就和京都和鐮倉兩個古都的風格全然不同一般。
鐮倉幕府第五代執權北條時賴在1253年時特地延攬南宋高僧大覺禪師創建建長寺,當時朝廷主導的「倒幕運動」以失敗告終,朝廷與公家所在的京都支配力相對薄弱,政權完全由武家北條式所掌控,北條式為了向京都耀武揚威,刻意自大陸引進最新文化舶來品-禪宗與禪林風大寺院,還以當時厚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寺院命名,想將建長寺做為官方禪寺的意圖明顯,不過建長寺歷經多次天災人禍,現存建築大多是重建或由他處遷移而來,僅管如此仍擁有許多國寶級珍品及文化財,值得喜愛歷史文物的旅人細細欣賞。
我不是有文化深度的旅人,我是個拿著相機尋找日式庭園的旅人,經過了三門和法堂,走進方丈庭園時瞬間跌進了在京都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裡,得月樓和方丈前的庭園就如禪宗崇尚的境界縮圖,讓我靜靜坐在方丈的長廊上,用力用力的望著眼前這片和遠山連著一片的庭園,感受著讓人忘卻時間和行程表的悠靜,如果可以,好想做吹過庭園的風,用搖擺的姿態展現對這片美麗庭園的臣服。
建長寺不只這庭園美麗,後山裡的登山步道也以多變的秋色吸引我往山裡走去,半小時的路程不算短,但沿途的秋色會讓你忘記距離。
半山腰的半僧坊裡有著建長寺守護神-天狗鎮守,但我連進去參拜一下都忘了,整個心思全被半僧坊週邊的秋色給奪走了,雖然已是秋末,但或黃或橘的楓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風采,就連至高點「勝上嶽展望台」處所展望到的富士山景都失色了呢。
離開登山步道往回走,天源院及龍峰院的竹籬擋住了我拜觀的腳步,我只好跟著前方旅人的步伐走出建長寺,接著要挑戰近半小時的上坡道,而且還是以單車和大小客車爭路,再怎麼想回到方丈庭園去都該踏上下一個旅程了,走吧,圓覺寺裡的秋色等在上坡路盡頭等我去發掘呢!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