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虎頭山上藏著一處日本神社,清幽渺渺,而且還能眺望通宵海岸風景,超適合安排一日小旅行。
說到通宵,腦海裡只想到兒時記憶中的通宵海水浴場,拜旅遊部落格之賜,讓我知道了通宵神社,帶著當時才一歲大的小南風和三歲的小風箏展開了通宵一日小旅行。
日據時代後期所興建的通霄神社位在通宵的虎頭山公園,於2002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並於2005年完成整修,整修後保留了完整的鳥居、社務所、參拜道、拜殿等日式神社建築概觀,並於2013年入選了台灣的宗教百景之一。
神社的入口處就位於通霄鎮綜合活動中心的後方,如果是開車來的話,可以將車子停在活動中心的後方,虎頭山公園內的中正路將神社一切為二,下方處的階梯旁還有著毀損嚴重的日式木房,通往山下長長的參拜道階梯成了小風箏和小南風的遊樂場,當時還沒學會走路的小南風緩慢的移動腳步在階梯上「爬動」,階梯上的石縫、落葉、小草成了兄妹倆的大世界,一小欉枯葉就能讓小南風端詳許久。
另一側的鳥居是進入神社的入口,在日式神社建物中,鳥居代表著神的領域的入口,將神與人類的世界區分開來,鳥居旁的社護所沒有了神社守護人員,頹圮在流逝的時光中,等待著和神社一同被修護後繼續佇守虎頭山,只是前來散心的旅人心中的神社不是神的居所,而是散心的處所。
小風箏在參拜道旁落滿金桔的樹林裡撿拾著樹枝,尋找著驚喜,一隻螢綠色的金龜子爬上熟透的橙黃色金桔上,孩子好奇的觀看牠的動作,看著牠像隻大便蟲一樣推著金桔滾動,天真的拿著樹枝為金龜子加油。
小南風倚在我的懷裡,拿著小風箏葛格和她分享的小樹枝,兄妹倆相互呼哈了起來,開心的笑到眼睛都被肉夾住了,那是我在一年的辛苦育兒生活後,初嚐擁有兩個寶貝真好的時期,時隔一年半後的現在更加深深的體會:幸好我生了兩個孩子!
參拜盡頭的神社莊嚴的佇立在俯瞰通宵鎮的虎頭山腰,堅守著日本神社神人交會,神聖與世俗接壞的象徵,居高臨下的守護萬民,不論來訪的旅人是來遊玩或是參拜,不論神社裡貢奉的昔日的神祉還是整修後的延平郡王鄭成功。
虎頭山公園中除了通霄神社還有另一個景點-台灣光復紀念碑,離開神社後繼續開車上行,會先來到砲台涼亭,這裡可以遠眺整個通宵海岸線,一早上沒睡的小南風繼續在涼亭上四處爬行,停下來揉揉眼睛趕走睡蟲,怎麼就是不想睡,果然是玩咔阿木的女兒。
續續上行來到森林步道的入口,上行的石階盡頭就是台灣光復紀念碑,原名為「日俄戰爭紀念碑」,設碑的原意是因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歐洲至此增援,途經台灣海峽時,被虎頭山上的駐紮日軍看到,緊急通知後方的日軍佈署,最後成功的殲滅了俄軍的波羅的海艦隊,因此在日俄戰爭後,為了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日軍便在虎頭山山頭樹立了這個紀念碑,由步道口沿著石梯上行只有短短六、七百公尺,但酷暑加上抱著無尾熊小南風,久未運動的我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但山頂的風光絕對值得你鐵腿2天走上去。
初秋的太陽雖然張揚,但風也不甘示弱的狂舞著,山頭的風吹散太陽張狂的熱力,吹著山下通宵海岸線的發電風車轉呀轉,轉的第一次看到大風車的孩子們興奮莫名,看的我忘了喘息,貪戀著風裡的一絲溫熱和山下的美景,停留在山頂上好久好久。
離開山邊往海岸走去,我要走到風車的腳下,聽著風車葉片迎著風翻轉的聲音,苗栗的小旅行,說走就走!
通宵神社~苗栗縣通宵鎮中正路8號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