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阿姨南下台中照顧小風箏的那兩個月,週末時總絞盡腦汁的安排台中特色景點款待阿姨,溪仔邊十三就是口袋裡一直想造訪但沒能成行的名單,趁著姨丈和表妹同行,大家一同去品溪仔邊十三的咖啡香。
最後一次去13咖啡已是一年多前,那是定居北京的好友們農曆年回台過年,一年一次的奶爸奶媽團聚時光,那次的聚會歡樂的令人難忘,但同時也得知13咖啡楓樹巷舊址的三合院已轉售於建商,日後將蓋建大樓住宅,不僅13咖啡的特色三合院將成為歷史,楓樹巷民宅雜道的寧靜景象也將不復見,真是可惜。
年後沒多久就不經意的看到十三咖啡溪仔邊的網誌,立馬放入口袋名單中等著適當時機再去品單品咖啡,這一放就是一年多,等到台北阿姨一家人南下台中探視小風箏的病情,這才得以帶他們一探不同於台北市巷弄間個性咖啡館的十三咖啡溪仔邊。
隱身在環中路五段的十三咖啡,全名為十三咖啡溪仔邊,若能成功循著導航來到這裡,你絕對會莞爾一笑,原來新址就位在土庫溪旁,難怪會叫十三咖啡浮仔邊,妙的是溪邊鐵皮屋工廠林立,十三咖啡手感溫度十足的2層樓高矮房真的像鶴立雞群般超顯眼,從大門及側門圍牆就能看到老闆運用回收木條及廢棄窗框拼釘的巧思,看來手感木作+泥作鑲圓石及植裁綠意仍是十三咖啡的招牌外衣,但更多了廢棄窗框運用的新材料。
不論何地,十三咖啡總堅持以機械無法取代的手感,用陶鍋直火手培出帶暖意的咖啡豆,沒有點單,只有13款單品咖啡與來訪的咖啡迷對話。
走進大門,那吸睛度破錶的木建築立即攫住雙眼,老闆十三哥和大哥花了近5年時間,由收集重劃區四五十戶三合院拆建的廢木材開始,親手以無數椅腳糊建出樓地板,再慢慢的由地面開始向上延伸,以石為磚,將廢棄的木材、玻璃窗堆砌成牆,就連門都是兒時阿嬤家三合院的舊門板,覆上鐵皮屋頂,全台唯一的木建築就這麼在土庫溪邊,以咖啡香迎接愛單品咖啡的咖啡迷們。
三合院舊址的影子散見在溪仔邊的裡裡外外,包含淺籃色小木屋咖啡吧、木桌、木椅及大大小小的植栽,當然添加了許多新夥伴,但全都是報廢的家具老件,和深具十三咖啡風格的建築超對味。
除了植裁,家具及裝飾都帶著十三獨特的老味,感覺像是楓樹巷舊址的三合院在環河路的新址變形transform成另外一個樣貌,但骨子裡仍是三合院的靈魂。
溪仔邊十三不同於楓樹巷舊址,多了個可吹冷氣的室內空間,雖說是室內空間,但以玻璃窗拼砌的牆讓人有種視覺上有如坐在室外的空間連結錯覺,盛夏時把窗全關上,吹個涼涼的冷氣,喝著單品咖啡,望著窗外的綠讓心變的沁涼,傍晚時分把窗都打開,讓風自由的在空間裡奔跑,有環保綠建築的概念。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將水泥地板鑲砌入排列式的木條,讓地板帶入幾何元素,十三就是這麼有自己的創新發想。
十三咖啡在很多地方走在自己獨特的路上,避開人潮眾多的市區轉而選擇僻靜的郊區,沒有新穎或精緻的裝潢,一磚一物以廢料自己拼砌而成,沒有菜單這一點亦是,在這裡喝咖啡很特別,每週供應的13款單品咖啡都是由13哥親自挑選後以陶鍋手焙,他認為手感的溫度能焙出機器無法複製的層次及香氣,那才是屬於咖啡本身該有的風味,因此這兒的咖啡一定都帶酸,但酸味之後接踵而至的是回甘,以及各種溫度所帶來的不同豐富層次,每煮一壺單品,13哥就會提著塞風壺逐桌倒給想喝的人,並說明該款咖啡豆的個性,臨走前再結算總共喝了幾杯,一人一百元,可以品嚐到兩支不同的單品咖啡,如果想再喝上第三種,只需再付50元。
安靜溪畔邊的個性木屋裡,品著一款又一款的香醇咖啡,不只異地朋友來時忍不住分享這份台中人特有的幸福,想靜下心來時,一個人也能悠遊在咖啡香裡。
十三咖啡溪仔邊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環中路五段200號
營業時間:13:00~沒電;週五及週六至23:30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