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陽光穿過樹稍灑落砲台遺址的光影,喜歡石壁和枝頭的各式藤蔓和苔,喜歡沒有人的大武崙砲台吹起陣陣微風。
大武崙砲台在對英法兩國的戰爭中負起扼守台灣的重責,在歷史上留下重要的刻痕,因而也成為國定古蹟,對於這樣的歷史我從未了解過,我只是想要看看光陰的故事裡的那個鬼洞,所以跳上火車,接著搭上公車而來到了大武崙山巔的砲台,走在綠蔭遮頂的白色鵝卵石步上,一步又一步的往劇中的場景前進。
在走入光陰的故事前,先在入口處的配置圖上仔細的了解整個砲台的環境,原來這裡不只有鬼洞,以營房區為中心,上有坑道、砲台及觀景台,四週以步道繞成一個圓,看來大武崙砲台的腹地比我想像的大很多哦。
正中午的砲台只有腳步下的碎石聲,我沒有直接進入營舍區,而是沿著步道往樹林裡鑽去,原來這裡是昔日軍隊的蓄水池和避彈壕,深1.8公尺的避彈壕呈彎曲狀,兩端有著石階可直接走入壕底,只要進入壕溝中即可得到掩避,我坐在彈壕邊想著,這石階應該是為了讓士兵們「走」出彈壕,而不是進入彈壕而蓋的吧,砲彈打來時應該急著直接跳下去才是,反而是出來時有可能嚇的腿軟而爬不出來,所以才會加上階梯吧。
彈壕旁由子牆圍起的南稜堡寬約六公尺,昔日是用來讓士兵蹲在子牆前以洋槍對敵射擊用,現在的稜堡滿是綠蔭,地上、石椅上滿是落葉,除了隅爾走過的旅人外,只有陽光和微風會越過樹林和落葉打招呼,盛夏的酷熱在這裡全然感受不到。
繼續往前走去,夾在樹林裡的步道慢慢加入愈來愈大片的藍天,一旁還出現了條叉路,轉進叉路一看是條彎沿而下的石階梯,站在居高臨下的階梯頂站端向西可俯瞰情人湖,向北則可看見大武崙澳被藍色的海天一色包圍著,東北角貫有的迷人風情在這裡就能欣賞的到呢!
天氣晴朗的東北角是藍色的,但刮起東北季風時帶來的潮濕則將綠色染進這片海岸裡,尤其是北稜堡旁的那棵大樹遮起的大片背光面,樹幹上、壕溝裡滿是茂密的藤,綠的發亮,透著強盛的生命力。
繼續沿著繞營房一圈的步道往前走,海天一色的美景沒斷過,只是景觀變成了東方的基隆嶼與協和發電廠的三根大煙囪。
步道是繞營房的一個圓,盡頭的出口也是步道的入口,逆時針走的我先走步道再觀營區,結果最先看到的是厠所!向光的牆面被曬的發白,裡面還有著當時算是新穎的衛生設備,這在當時可算是五星級厠所哦。
厠所旁即是一般營舍,一般營舍的屋頂早已傾毀,向著入口的那面牆也幾乎全毀,但由石牆的斷面上的石塊可看出牆面的厚實,已斑駁氧化的石塊有青有黃,一塊塊的組合成一幅懷舊的鄉土畫,不只是遊客拍照留念,更是許多新人取景的場景。
牆已損,但那厚達30公分的窗櫺及石門都能看出營舍之堅實,磚牆上的磚塊堆疊,花紋與色澤都呈現有條不紋的規律美。
營舍的四周都是高大的樹木,當年是為了隱蔽、安全,時間的流逝讓樹與牆緊緊相擁,一起渡過寂寞的灰色時光。
洞窟營房的房舍隱身在山壁裡,結構隱密並以厚實的磚牆築起,水泥拱門上覆有土丘,裡面的三間房舍為當時的指揮所及寢室,這就是光陰的故事裡的鬼洞,嗚~好不怕哦。
砲台就在洞窟營舍上方,由外垣及營舍區中間的緩坡向上走就能看到左手邊的3個彈藥庫,需保持絕對安全的彈藥庫外牆足足有一公尺之厚,且為了避免炸彈碎片直接射入,每座彈藥庫內都設有一道牆,走進深一公尺的入口需再轉兩個九十度的彎才真正進入彈藥庫,彈藥庫裡黑的伸手不見五指,但還是有人在裡面塗寫,真的是給它有厲害。
由彈藥庫裡取出的彈藥由斜坡送到上方的砲座,砲座上已經沒有砲的存在,僅留下方形孔的基座及半圓形的輪軌護座,一旁的階梯可通往觀測台,以清晰的視野觀察海上情形,這才了解大武崙砲台的地勢險要之因。
用了這麼多的圖文,其實都沒寫到我心中的砲台之美,我喜歡磚牆上的紋路,上頭有著時間的刻痕,我喜歡磚牆上氧化的銅色,上頭有著懷舊的氣味,我喜歡磚牆上爬滿的藤蔓,上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喜歡外垣四週的美麗東北角海岸線,藍天碧海下有著濃烈的熱情,我喜歡砲台空氣裡滿滿的自在氣息,讓我想帶上一本希臘遊記在樹蔭下慢慢細讀,砲台對我來說不只是見歷史的遺蹟,而是尋幽探靜的場域,文字贅述只是略略介紹眼裡所見到的景象,但心裡感受到的輕鬆自在只有自己最了解。
延伸閱讀~光影的故事@大武崙砲台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