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第幾次去花蓮,每一次,我都會再次走進松園別館,讓穿過松樹針葉間的光與影篩去內心的雜訊,恢復和後山陽光一樣清晰的心緒。
上一次去花蓮已是四年半前的事了,當時的小南風還走著搖搖晃晃的腳步,而小風箏仍是滿臉稚氣,和現在那個開始有自己想法,時不時帶著情緒說話的樣子大相逕庭,而我雖然體重控制住了,但隨時光消逝的膠原蛋白怎麼也挽留不住,唉,歲月不只催人老,更讓我驚覺時間過的之快,快到剩沒幾年能和孩子這樣親密的膩在一起,很快的,小風箏就要成為那個隨時會火山爆發的青春期叛逆少年了,要好好把握時間創立和孩子共享的回憶。
孩子小時的家庭旅行,孩子對於旅程大多只記得片斷,去過哪些國家,到過那些景點,吃過哪些美食,對他們來說都像吹過髮際的風,但父母卻牢記著旅程中孩子第一次下田插秧時嘴角的笑意,肚子餓時吃到美食的滿足表情,許許多多的片段留在父母心中,成為一再出發的動力,只是偶爾,媽媽也好想做自己,重溫手裡還沒牽著孩子時的美好回憶,所以每一趟旅程裡,總穿插著舊與新,當旅程來到花蓮時,這個舊裡一定會有松園別館。
每一次來松園別館,身邊跟著的旅伴都不同,松園裡的松樹總在蒼勁的挺立著,滿地的松針鋪成一片枯黃地毯,地毯上是光和影共舞的搖曳舞步,旅人勿近,以免打亂了光影的節奏,也避免壓傷了地毯下的松根。
站在美崙山,府瞰美崙溪入海口,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是藍綠色的調色盤,深淺交錯,每次站在松樹下眺望著太平洋,都希望這是自己的家,推開窗就能看到這片美景,每天看幾遍都不厭。
老松林立的清幽裡,一座像風景明信片裡的洋樓老建築矗立於松林間。
兩層洋樓的身上爬滿了藤,搭配著做舊的木窗框,美的讓人窒息,每次每次,都很難停下手中的快門。
走進這花蓮縣僅存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裡,圓弧拱門的穿廊間靜坐復古的皮沙發上,花蓮的山和海就在眼前,單身時帶上一本書吹一下午的海風,成了媽後眼裡看到的全是孩子的笑容。
屋外的日本瓦頂和庭院裡的松林一樣鋪著松針地毯,枝頭的枝葉在上面舞著沒有劇情的皮影戲。
穿廊內,花蓮的故事熱播著,只是全部的觀眾都被屋外的松林給吸引走了,一個人坐在屋內,假想自己就是這棟豪宅的主人,超浪漫的想像。
肚子餓了,香草餐坊讓你繼續停留松樹林蔭間,讓豪宅主人只要開口就有人送餐來的浪漫想像延續。
何時能再去重溫這份美好?突然好羨慕每次連假都得在車陣中塞回花蓮婆家的妹妹,一年都能去上花蓮幾次,真好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