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石水院的庭院看著無邊的秋色,心像山一樣寧靜不動。
走出西明寺後往高雄的最後一站~高山寺前行,邊走邊拿著旅遊書看著高山寺的介紹導覽,由文字看來,高山寺似乎是個以國寶及文化財著稱的寺院,不知道這麼「有氣質」的地方會不會有著美麗的紅葉?
通往高山寺的那條山徑,落葉乘著山裡冷冷的風飄舞,讓樹枝孤伶伶的曬著難得的太陽,滿地的黃葉一片一片的堆疊,就連穿過樹稍的那幾道斜光都沒能趕走山裡的寒意,我買了拜觀卷,踏在枯葉上走入了這座古老的寺院。
高山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是於公元八世紀時由光仁天皇所建,原址為神願寺的都賀尾坊,直到鎌倉時代時,因神護寺的修建而成為神護寺的別院,並由鳥羽上皇敕令改名為栂尾山「高山寺」贈送給明惠上人。
為什麼要改名為高山寺呢?根據北傳佛教的說法,佛陀在成佛後先說華嚴「猶如日出,先照高山」,命名高山寺就是要使這裡成為華嚴道場,自那時候起,高山寺即開始受到佛教的重視。
除了最古老的茶園,高山寺所擁有的國寶、重要文化財更高達一萬餘件,尤以鳥羽僧正創作於公元10世紀至11世紀的繪卷「鳥獸人物戲畫」最為知名(繪卷是日本古代的一種繪畫形式),這幅繪卷已被指定為國寶級文物,原件現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中,而石水院裡展示的則是精心仿制的複製本,所以雖然進入石水院要另外買拜觀卷,但沒能到博物館去看看國寶級的繪卷真跡,但至少也要看個複製品才是,來京都拜觀費可是省不了的。
由皇宮遷移來的「石水院」,現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站在院外看著飽經歲月風霜的寺院,心裡實在遲疑是不是該另外付費參觀,不過都這麼遠來一趟了,不進去感覺就像去阿里山沒去看日出一樣,還是恭敬的脫下鞋踏上塌塌米去吧。
走上已斑駁的木廊,身體的重量由木板上傳來「吱吱喳喳」的聲響傳來,繞過方形的迴廊轉進開闊的庭院,金色的陽光不只曬在滿片山谷中,更曬的庭院邊的迴廊及塌塌米散發著20℃的熱情,我坐在塌塌米上將腳丫子緊貼著這20℃的熱情迴廊,全身的寒意一掃而盡,看著那滿山滿谷的秋意全畫入無垠的庭院中,我的心也跟著變得寬廣開闊,清靜的像山谷一樣安祥,舒服的讓人捨不得走出這片美景。
走出石水院,對院略顯雜亂的茶園旁立著「日本最苦之茶園」的石碑,原來這是日本宇治茶的發源地,據說第一株茶樹是由高僧明惠親自種下的哦,而且茶種還是由榮西禪師從宋朝帶回日本,再分給明惠上人的,說來說去,日本茶的祖先是中國茶啊。
再往山林裡面走,錯落林間的開山堂與金堂和石水院一樣寧靜佇立林間,我靜靜地走著,就怕踩破這一片寧靜,希望這份安祥可以跟著我回台灣,讓我有勇氣面對職場的紛擾與不公,讓我平靜的將份內工作完成,將身旁的一切都當做輕風吹過,不在心裡留下一絲情緒與痕跡。
地址 |
右京区梅ケ畑栂尾町(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梅田母尾町) |
||||
拜觀費用 |
無料,10月~11月需要入山費400¥,石水院另需參觀費600¥ |
||||
拜觀時間 |
8:30~17:00 |
||||
交通方式 |
出發地點 |
乘車站 |
公車(地鐵)路線 |
時間 |
下車站 |
嵐山 |
京福嵐山站 |
京都巴士90 |
39分 |
西山高雄 |
|
京都站烏丸口 |
京都站前 |
JR巴士高雄、京北線 |
50分 |
槙尾 |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