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494.jpg

IMG_7895.JPG

  鹽山不再雪白,另外還多了「階梯」方便民眾攀爬,觀光利益V.S.旅遊品質間的衝突再次突顯。







IMG_7888.JPG

  說到七股鹽山多數人都知道位在台南市七股,但卻少有人知道鹽山確實的位置在那一個鄉鎮,更別說台灣鹽業的發展史了。早期台灣並未有製鹽產業,當時的原住民或煎煮海水、或以鹿肉與來台捕魚之中國漁民互換取得所需食鹽,1624年荷蘭人據守台灣後,改由中國商人定期船運所需食鹽至台灣,並由荷蘭官方課以進口關稅,直到鄭成功驅荷領台後,台灣才開始了鹽業的發展。

  清朝為驅逐鄭成功對台實施經濟封鎖,鹽源中斷,陳永華於是在台南瀨口地區教民引海水製鹽,史稱「瀨口鹽田」,隨後又分別於台南永康與高雄鹽埕區闢建「洲仔尾鹽田」與「打狗鹽田」,自此開啟台灣鹽業發展,食鹽由民間自由產銷,官方就鹽埕結晶池面積課征鹽埕稅。

  自1665年陳永華於台南闢建瀨口鹽田以來,歷經明鄭、滿清、日治與民國四個時期,合計338年;1970年台灣經濟成長,工業用鹽日漸無法供應市場需求,台塩投資闢建七股扇形鹽田,但尤於勞動成本偏高,在引進收鹽機械以降低成本之後仍無法與低廉的進口曬鹽競爭,於是在2002年5月宣告停止曬鹽,台灣之曬鹽產業從此劃下句點。

  七股鹽場是台灣鹽業史上最年輕的曬鹽場,也是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曬鹽場,美麗的鹽田景觀曾是西南部人民的共同記憶,為了善存338年的鹽業史料,台鹽在七股鹽場以台灣傳統曬鹽素材,規劃了七股鹽山休憩區,在廣達2700公頃的區內以鹽山及其他設施吸引民眾來回憶已成歷史的鹽業。



IMG_7916.JPG

IMG_7920.JPG

IMG_7925.JPG

  地標鹽山分為二座:主峰與北峰,主峰高達20公尺,相當於七層樓高,堆儲之鹽約六萬噸,早已因長年置放而自然結塊,而北峰則是由西澳的台鹽合資鹽場所生產的鹽所堆砌而成,顏色較為雪白,只是那雪白似乎只停在十年前我第一次參觀七股鹽山時,當時的七股還是個純樸小鎮,鹽博物館、黑面琵鷺博物館都還沒成立,整個七股只有不多的自助行旅客零散在各區內旅行著,鹽山在藍天下瑩白的發亮;五前前我第二次參觀七股鹽山,不僅博物館成立了,鹽山也圍起停車場收起了入場費,我在博物館遠望著鹽山上,如螞蟻雄軍般的旅客密佈其間,雪白早已成為淺棕色了。



IMG_8493.jpg

IMG_7890.JPG

IMG_7893.JPG

IMG_7897.JPG

IMG_7905.JPG

IMG_7889.JPG

IMG_7910.JPG

  隔了五年三訪鹽山,想要把鹽山拍出「白」的樣子必需挑對角度才行,只是那角度多了個方便遊客上山的不锈鋼梯,陽光反射下就快比鹽結晶還閃亮,我抓起像浴鹽一樣粗的結晶,不試試味道還真像方糖,踩著「鹽梯」登上主峰後俯瞰整個鹽場,千頃鹽田、嘟嘟車、水踏船、採水車、沙灘車、go-kart、不沈之海等設施像放大版衛星圖般呈現腳下。



IMG_8511.jpg

IMG_7927.JPG

IMG_7929.JPG

IMG_7931.JPG

IMG_8515.jpg

IMG_7934.JPG

IMG_7939.JPG

IMG_7937.JPG

  我沒在鹽山停留太久,反而花了許多時間看看園區內的傳統土瓦盤鹽田、鹽屋及載運鹽原料的火車、只有這些曾經在鹽業發展中發揮作用的舊蹟才讓人感受到鹽田兒女當年揮汗曬鹽的辛苦。

  鹽業已走入歷史,但歷史在鹽博物館裡被留存著,除了鹽山外別忘了花更長的時間逛博物館,讓自己更了解台灣鹽業的發展。

 

  七股鹽山
  
TEL06-7800511
  
ADDRESS: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66號
  
OPEN:8:00~18:00
  
PARKING FEE:NT$50



                       Summer~在旅行中遇見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