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588.jpg

  沒有陽光的池上,稻葉隨著風搖動,像極了綠色的海浪,我逆著風在田野間騎乘,讓池上無垠的視野帶我回到小時候的回憶中



  位處花東縱谷間的池上鄉,東為海岸山脈西為中央山脈南臨新武呂溪,池上地形有平原有湖泊,視野開闊的田園寧靜而優雅,環圳自行車道的啟用讓旅人們在田園間汲取東台灣的悠閒。

  環圳自行車道位於池上鄉台九線東側的池上米主要產區,沿著一畦又一畦的稻田如鄉間小路般展開、經池上稻米產區的主線道可一覽寬廣的田野風光,而較具挑戰性的山區道路則可一探池上的鄉土人文。

  主線道由池上大坡池的豐澤橋為起點,途經綠色隧道連接池上水圳路線,此段景點豐富有杜園、小水車、涂家桑園、汲水亭、大水車、浮圳、大觀樓,(由大觀樓轉進支線道,遇岔路左轉之後再左轉進入伯朗大道、保安宮、慶錦路,此段路線為A2路線) 池上米主要產區、邱宅斷層、錦園橋、法林寺,轉進大坡池環池道路由右邊繞回入口處,此段路線為A1路線,A1或A2路線高低落差約五公尺,但路面平坦騎起單車來絲毫不費力。



P1030607.jpg
△大坡池遼闊的湖景

  帶著小摺出門的我由大坡池出發,在風與稻的浪中感受著這裡的單純,只是光是那遼閣的湖景就讓我停留許久,雖然湖面吹著縱谷裡微寒冷的北風,但風裡滿滿的自在也同時吹走了心中的煩惱。



IMG_0027.JPG


樹椏被風吹的東搖西晃

  離開大坡池後經過綠色隧道,兩旁的樹椏被風吹的東搖西晃,對許久沒有這麼寫意的騎乘田野間的我來說,每往前一公尺,日光彷彿就倒退了一年,隨著綠色隧道終點而來的,是小時候剛學會騎單車時興奮奔馳在三合院週邊的感動。



IMG_0068.JPG

  大小水車成了我和弟仔的中繼站,在一眼望去除了稻田還是稻田的自行車道,水車成了延途重要的景觀,水車轉啊轉的,寧靜的田野間多了一抹水流聲。


IMG_0077.JPG

  除了台東縣政府用心經營這片淨土外,當地農民更是致力鑽研稻耕技藝,每隔一段路就能見到稻米達人」的原木標誌,上面清清楚楚的記錄著該片農地主人的耕種心得、生產認証、耕作面積及得獎記錄,就連地址和電話都詳實的公佈其上,嘿嘿,東部的治安果然比西部好很多哦~在西部怕是沒人敢這麼做吧,萬一壞人找上門那可就糟了!


IMG_0599.jpg

IMG_0082.JPG



  單車道兩旁的稻,被快樂的風感染著而飛舞,風吹而過便微微欠身彎腰,站在大觀樓眺望整片平原,像是看著綠色的海浪翻滾。



IMG_0090.JPG

IMG_0080.JPG

IMG_0089.JPG

IMG_0081.JPG

  位於浮圳上的大觀樓視野極佳,除了遠眺池上風光外,還可見到清澈的溪水沿著盛土圳流過的景象,池上平原因地勢較高引水灌溉不易,因此於1921年由王明經等人獻地、集資興建浮圳,大大擴增水田面積、提高農民收益,對池上農業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IMG_0608.JPG

IMG_0054.JPG

IMG_0093.JPG

IMG_0612.JPG

  一直到了萬安社區才開始出現房舍,我和弟仔停在路旁涼亭休息,兩層樓的涼停一樓竟是溪水流過的洗衣亭,當地居民不只利用清澈的溪水來洗衣服,悠閒的生活步調更讓當地人連洗個菜,都提著菜籃散步到這來清洗,看到我們這些外地來的遊人,更是親切的和我們介紹著社區內的小景點,沒有污染的東部竟純淨的如我兒時記憶中臨水洗衣,重要的是濃濃的人情味絲毫不比十年前減少哦。 


P1030597.jpg

IMG_0041.JPG

IMG_0040.JPG

  依著黃連木大道回到大波池環池道路,池裡的蓮花漂浮水面上點點清綠,這可是鄉人們互助無私的合作心血,面對大坡池被草率的人工雕琢,一群包括教師、電信局員工甚至於鄉公所職員的池上子弟成立了池潭源流協進會,大家一起認養大坡池、努力整理、種回原有的白色荷花,讓它逐日恢復往日風采,假日時還會辦理解說課程,帶遊客到大坡池參觀,驕傲的向大家介紹這片餵養池上平源的湖色。


  沿著湖回鎮上的車道包圍在深淺不依的綠色裡,弟仔的腳步輕鬆踩踏在腳踏板上,而我則跟在後面錄下他輕鬆自在的身影,池上這沒有引人的奇景,有的只是田野小鎮的清新和鎮民的親切,想放下一切來這擁抱最簡單的生活和最輕盈的自己嗎?不需要計劃也不需要猶豫,帶著小摺跳上火車就來吧!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