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引的公路上我穿梭時空回到了克里特島的CHANIA,而公路盡頭世尾山上的東湧燈塔,則讓我撞見曾經在聖托里尼所遇見的藍白地中海  

 



  將ㄅㄨ ㄅㄨ停在擂鼓石旁的小徑入口抬頭一看,兩人高的巨石上大大的「燈塔」兩個字,明白的指出往燈塔的方向,往後頭一看,另一個巨石上則刻著「擂鼓石」三個字,圓鼓狀的花崗石巨岩上有隻像趴著的豬,雖然傳說行經此處,隱約間可聽到沈昂的鼓聲咚咚入耳,但其實只有風聲和海浪拍岸的水花聲啦。

 

  沿著小徑走在坑坑巴巴的路上到了燈塔下方的「太白天聲」觀景台,一路上風聲與海浪澎擊沿岸礁石的潮聲交錯,難怪這會被命名為太白天聲啊。

 



 

  站在觀景台往後一看,階梯像條白色皮帶繫在世尾山腰上,但扣環不在正中間,而是在最右上方的那座迷人燈塔,遠遠望著孤挺在塊石錯落的海岸陡壁上的白色燈塔,高14.3公尺、燈心距高潮線97.8公尺的孤塔,迎著颼颼的海風守衛著東引,在灰色的濱海岩礁之上顯的更加耀眼,我急急地由太白聲天旁的樓梯拾級而上,轉一個彎,巨大而迷人的白色身影佇守在小徑的底端迎著風也迎著我這個旅人。






DSC_7171.JPG





  這座燈塔,自清光緒30年(西元1904年)落成後,一百多年來忠實地指引過往船舶,成為昔日船隻進出福州時的主要航標,更是今日東引的地標及熱門觀光景點。那純白潔淨的外觀磐據於山、海景緻之上,染滿了藍白地中海風情的身影,和曾經在旅行印記中明亮的令我難以忘懷的愛琴海映象那麼相近,吸引我在短短兩天的東引假期內來了燈塔三次。








  東湧燈塔的建築基地坡度陡峭,形勢非常的險阻,最初是基於實用性目的而建造,但不論是在當時或現在來看它的造型都有其獨特性,以紅磚砌的空心圓筒塔身向上微微收分,表層白色粉刷,塔內安著螺旋狀樓梯盤旋而上,塔頂疊澀出檐,上設花崗石工作平台,外圍鐵質欄杆,頂上安置圓筒型鑄鐵燈罩及風標。

 











   除了燈塔據守在最下方的海崖上外,其餘的附屬房舍建築高低錯落,前方山坡下為霧砲座與火藥庫(已停用),通往後方辦公室與房舍以狹窄高聳的梯階和通廊連繫,由北向南,由高而低,呈前後序列,分布在山腰上,沒有廣場和腹地,但站在山坡上視線遼闊,海天一色的美景,一覽無遺。

 



  東引是我國轄境中最北端的領土,軍事基地林立,充滿特殊的戰地風情,東引島地形高聳陡峭,是馬祖地區唯一沒有沙灘的島嶼,而東湧燈塔百餘年來,屹立不搖,猶如東引島民的守護者,更是國內古蹟中位置最北端的一座,也是距離台灣本島最遠的古蹟建築。這麼遙遠而重要的歷史地標,或許一生中僅能到訪這麼一次,對我而言,更是不容錯失。


  假如你曾到馬祖列島旅遊過,卻沒有造訪東引島上的「東湧燈塔」,哪我會說:你(妳)沒有去過馬祖!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