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陶窯,以質樸卻蘊含深意的文化風格,撩撥著訪客對鄉土的懷念





  位於苑裡鎮火炎山西側山腰的華陶窯,是一處結合「台灣式」建築園林、原生種植物及燒陶教學示範的藝文園地。窯主是曾任立法委員的苑裡人陳文輝,民國70年代初期,回歸鄉土的熱潮方興未艾,他與從事插花教學的妻子,為了創作出理想中的花器,回到故鄉開山闢土、蓋窯燒陶,走過20年歲月,華陶窯已成為苑裡最響亮的旅遊招牌。

  沒有炫目的遊樂設施,一帖「台灣味」正是此處最鮮明的標竿。佔地約16甲的華陶窯依山而闢,山上濃密的相思林,正是燒陶的最佳柴薪;可展眺苑裡平原、鐵砧山的開闊視野,令人心曠神怡。當初窯主夫妻便是看上這裡優渥的立地條件,豪情萬丈地牽居於此,也由於對台灣歷史人文的熱愛,窯主刻意將燒陶、植物栽種、建築造景都導向台灣本土味,終而拓墾出一片既草根又精緻的園林陶藝坊。

  
華陶窯園區主要分為工作坊、台灣原生植物園區兩大部份,其間以山徑步道相連。工作坊包括了柴燒登窯、亭台磚屋、庭園造景、展覽室、習陶工作室,是接待訪客的前場。


  崢嶸的草木滿園綻發,卵石階道曲折通幽,荷花池裡蓮葉田田,紅磚黑瓦的古式建築掩映其間;在窯主的企圖下,華陶窯的建築造景巧妙體現了台灣400年來的民間建築美學與工法。

  
所謂「台灣式」傳統建築,其實融合了荷蘭式的砌磚法、閩式的雙門扇門扉、日本的黑色文明瓦,傳達出歷經殖民統治的文化軌跡,這些都是華陶窯建築意欲抒發的意涵。為了尊重自然,園中也大量就地取材,大安溪的卵石、火炎山的石頭都是砌駁坎、鋪步徑的素材,台階、水塘、迴廊等依地勢起伏而建,連成一片通透而流暢的空間意象;大量的陶皿融入園景,陶燈、陶壼、陶盆隨意點綴,更襯出古拙意境。


  庭園中的植物除了營造意境外,更以留住本土、適地適栽為原則,因此四季均草木恣放;藤蔓纏繞的辟荔,屋簷的大鄧伯花、筆挺俊朗的菲洲橄欖、漂浮於池邊的萍蓬、池中蓮等,等整個庭園融入繁花濃綠中,洋溢著無限生機。

  
柴燒窯與工作室是華陶窯的心臟,此地陶藝雖走向現代化創作,內卻蘊含對本土精神的堅持。華陶窯以苗栗所產的陶土為主原料,窯身則為傳統柴燒登窯,俗稱目仔窯,包括火櫃頭、3間窯室、1間通氣室、煙囪,利用不斷循環的熱氣原理燒窯,並以當地10年以上的相思樹為柴薪,燒出的陶器乃名為「相思陶」。

  
每一個相思陶均需歷經八天七夜日以繼晷的焚燒、溫度保持在1250℃;相思柴產生的自然落灰,在陶器上烙印出成片金黃珠沙的天然色澤與紋路,成為華陶窯器作品特色。


  基於窯主的個人風格,針對團體遊客設計的「華陶窯一日遊」已自成一格;早上當訪客踏過田埂步上山坡時,園區便鳴鼓擊鐘以示迎賓。喫了茶,渾身鄉味的窯主會現身講古,花草磚瓦交叉著先民生活,將世代經驗傳承下來。之後隨著解說人員在植物園區內穿梭遊賞,中午時分回到工作坊,誘人的鄉土佳餚便登場。一盆盆大陶缸裝著野菜焢肉,令人食指大動,木桶蒸的炊斗飯特別香Q,而煮飯的水(稱「泔」)則視季節做成野薑花泔或桂花泔,含在口裡,滲著花瓣清香,有去油解膩之效。午後,看完老師傅的手拉坏及柴燒窯後,便有一整午的玩陶時間。想試試自己的身手,別忘了華陶窯這好教室!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Summ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 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